环保频道

碧水蓝天绿满城 共建共享美丽石家庄

2020年08月11日 17:21:01 星期二

河北围场:乡村振兴36计之庙子沟村“阶梯发展计”

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2025-09-29 07:08:51 来源:人民网

按照往年惯例,到了9月中旬,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旅游旺季已经结束了,但姜家店乡庙子沟村却依然忙碌,村党支部书记冯常艳带着村“两委”从下午就开始为游客晚餐做准备了。

作为京津冀的最北端、距离县城最偏远的乡村,这里西接塞罕坝机械林场、东邻红松洼自然保护区、北倚内蒙古草原,偏远程度可从“距离围场县城94公里、车程2个小时”中窥见一斑。也正因为偏远,这里保留了原始的自然风貌,森林绵延、草甸如毯、溪流蜿蜒,夏季最低气温仅12℃,民间素有“京津冀北极村”之称。

每年夏秋两季,到这里生态观光、避暑纳凉的游客络绎不绝。一直以来,由于缺乏旅游业态,始终无法形成旅游消费。如何发挥生态带动效应,吸纳流量、留住游客,成为多年来摆在村“两委”面前的一道课题。

转机发生在2021年,借助生态环境部和河北省文旅厅帮扶优势,庙子沟村建成了游客服务区、生态管屋、农耕文化体验馆等设施,以“党员责任区、村民积分制”带动整村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巧用枯木树枝做篱笆、修复残垣断壁变“画墙”……实现了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华丽蜕变,为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果说基础设施提升与人居环境整治是庙子沟村文旅产业起步的1.0版本,那么真正的2.0开端就是党建引领。

庙子沟村党支部书记冯常艳回忆道:“当时上级帮建的旅游基础设施没有真正用起来,看着着急,也感到可惜。”

那段时间,冯常艳心里反复琢磨旅游资产的盘活利用,最终在她的提议下,村里成立北极村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探索推行“党支部+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整合盘活游客服务中心、生态管屋等资源,带动35户村民利用闲置房屋发展民宿,初步形成集住宿、餐饮、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框架。

随着旅游康养业态和运营机制的日渐完备,2023年庙子沟村在如何增加客源上进行探索,与石家庄市塔元庄村达成“候鸟式”康养合作,每年夏季吸引塔元庄村200余名老人来此康养,形成稳定客群,实现了乡村文旅的初步探索。

然而,这样的稳定客群一旦减少或流失,民宿经营将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每年近30万的过路游客,如何增强吸引力、增加客流量牵动着广大民宿经营者的心。

这一次,引入的塞罕坝松间美宿有限公司运营团队给出专业意见,文旅资源不缺,缺的是留客能力。今年8月,庙子沟村整体规划,突出品牌赋能,创新多元业态,打造“京津冀北极村”文旅品牌,让更多“过路客”成为“留宿客”,这也是庙子沟村旅游3.0阶段的核心目标。借助专业团队力量,庙子沟村以塞罕坝“一棵松”精神为引领,依托“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意环境,推出松果咖啡、松页主题餐厅,并从房型设计、卫生标准、服务培训到品牌运营全面升级民宿品质。针对不同客群,打造松间汤墅、松间美墅、松间别院、松间驿站四级民宿产品,统一建设标准与服务规范,共建“京津冀最北民宿群”。

9月4日,庙子沟村开设“天幕课堂”,将民宿创业课堂搬至户外广场天幕,为有民宿发展意愿的村民搭建交流平台。这堂课,像一块磁石,吸引着更多人发展民宿经济。

今年以来,庙子沟村民宿日接待能力120人,为脱贫户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40余个,村集体年增收20余万元。

庙子沟的振兴是围场文旅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在围场,在庙子沟,游客们更慢的脚步、更深的体验,正静静讲述着一个北方乡村依靠生态吃上致富饭的动人故事,成为以生态振兴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实践案例。

编辑: 贾聪     责任编辑:尚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