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2025-11-06 06:49:48 来源:中国环境APP
11月2日起,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逐步积累,出现一次区域性污染过程。5日午后,区域中南部PM2.5浓度总体为2级良水平,京津冀中部则出现PM2.5短时中至重度污染。
截至5日20时,北京市AQI指数为215,PM2.5平均浓度达165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为228微克/立方米。
最新预报显示,6日—7日京津冀北部污染略有缓解,8日—12日区域系统改善。6日—7日北京市空气质量有所好转,9日彻底改善。
区域24个城市及时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
截至11月5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4个城市及时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根据绩效分级采取差异化管控措施。其中,天津市、河北省石家庄、唐山等9个城市、河南省郑州、开封等13个城市启动橙色预警,驻马店启动黄色预警。
启动预警以来,区域污染排放显著下降。根据工业企业在线监测、门禁系统等数据综合分析,启动预警后,区域内水泥、砖瓦、陶瓷等生产可中断行业开工率下降10个百分点,重点企业废气污染排放量下降两成以上;部分省份重点行业进出厂柴油货车数量下降四成以上。
清华大学王书肖教授解读污染成因时表示,本次污染受多重因素影响。一是弱东南风、贴地逆温、高湿大雾等因素叠加,京津冀中部气象条件非常不利。11月4日—5日,区域受持续弱东南风控制,存在系统性贴地逆温,大气扩散条件较差;最高相对湿度超过90%,促进污染物的化学转化。特别是5日京津冀中部位于风场辐合区,边界层低至300米,且出现大雾天气,造成北京及周边污染明显加重。
二是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仍然较大,高湿条件下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二次转化影响显著,部分时段存在燃烧源影响。近期区域陆续启动供暖,同时区域机动车、工程机械活动水平居高不下,导致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排放增加。
三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还受到安徽北部的污染传输影响。11月3日—4日,安徽北部宿州、亳州、蚌埠等地秸秆火点密集多发,导致局地空气质量快速转差。宿州连续出现13小时的重度及以上污染,高值时段有机物占比达到八成。在东南风作用下,安徽北部的污染气团向北移动,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浓度升高有一定贡献。
北京市PM2.5组分显示区域燃烧源和二次源贡献突出
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分析,不利扩散条件下,区域污染持续积累。4日在偏南风下,区域污染范围向北扩大并加重,4日夜间京津冀多个城市达到轻度—中度污染水平。在此期间,北京市PM2.5浓度逐渐升高,2日上午仍为个位数,至5日凌晨上升至3级轻度污染水平。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导致北京市污染持续积累、传输。尤其是5日区域出现大雾天气,边界层低至300米,扩散条件较前期进一步转差,高湿静稳条件下,颗粒物二次反应加强,导致PM2.5污染加重。
分析指出,北京市PM2.5组分中硝酸盐、均氯离子、有机物明显上升,区域燃烧源和二次源贡献突出。在北京市PM2.5浓度抬升期间,城区站点一二次组分浓度均同步上升,一次组分中钾离子、氯离子上升2倍—4倍,体现区域生物质燃烧源影响;二次组分中硝酸盐也增加1倍,硝酸盐/硫酸盐比值上升,体现区域传输叠加二次转化影响共同推动PM2.5持续升高。

图为北京市3日—5日上午PM2.5组分变化。图源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预计8日—12日区域系统改善
据中央气象台环境气象公报显示,5日夜间—6日,京津冀及周边区域中南部大气扩散条件较差,有轻至中度霾,局地短时重度霾。
5日夜间—6日上午时段,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山东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雾,局地有能见度不足200米的强浓雾。7日白天起,受降水和弱冷空气共同影响,区域中部的霾天气逐渐消散,区域南部等地霾天气减弱或维持。8日早晨至上午,区域中南部仍有大雾天气。9日起,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区域雾霾天气减弱消散。
据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预测,6日—7日京津冀北部污染略有缓解,8日—12日区域系统改善。6日,京津冀及周边区域扩散条件不利,区域中南部以轻至中度污染为主,河北中南部和河南东北部部分城市可能出现重度污染。7日,区域中南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河北南部、河南东北部和南部部分城市可能出现中度污染。8日—12日,扩散条件较好,大部空气质量优良。其中,10至11日中午为冷空气间歇期,受偏南风影响,中南部可能出现轻度污染。
从北京市来看,5日夜间至6日清晨维持中至重度污染水平,6日—7日空气质量有所好转,9日彻底改善。
编辑: 贾聪 责任编辑:尚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