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频道

碧水蓝天绿满城 共建共享美丽石家庄

2020年08月11日 17:21:01 星期二

“智”造通途 “绿”行太行——衡昔高速书写绿色智慧交通新答卷

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2025-10-31 06:42:39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衡昔高速南水北调特大桥15号墩转体支座安装施工现场。

衡昔高速京广高铁大桥转体施工现场。

衡昔高速南水北调特大桥转体施工现场。

衡昔高速高邑北收费站。

衡昔高速嶂石岩收费站。

衡昔高速王家郭互通施工现场。 

由石家庄交投集团承建的衡昔高速石家庄段建成通车。这条横跨太行、连通冀晋的发展大动脉,不仅承载着区域协同发展的使命,更以“绿色”为底色,以“智慧”为引擎,书写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新篇章。从跨渠转体“零污染”到无人机巡检全覆盖,从节能降耗的绿色实践到全链条智慧管理,衡昔高速以创新突破与科技赋能,实现了效率、安全与环保的多元统一,为新时代交通强国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衡昔经验”。本报特刊发此报道,全方位立体呈现衡昔高速建设中的技术突破与实践创新,记录石家庄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奋进足迹。

穿越巍巍太行、泱泱碧水,衡昔高速(河北衡水市至山西昔阳县高速公路)犹如一条卧伏的巨龙,为山川增色,为发展赋能。

10月30日,衡昔高速石家庄段建成通车,不仅是区域交通版图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交通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

从蓝图到通途,衡昔高速广大建设者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进行了一系列突破性实践,建成了这段具有示范意义的现代化高速公路,书写了绿色智慧交通新答卷。

“衡昔高速的通车,是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的又一务实之举。作为项目建设单位,我们深知这条穿越太行天险的发展动脉,对完善全省路网结构、激活区域经济、畅通冀晋联通、推进石家庄都市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面对特长隧道、跨越高铁干渠等工程难题,交投集团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决心,众志成城、强力攻坚,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石家庄交投集团党委委员、总工程师陈军伟如是说,未来,交投集团将继续秉持“绿色、智慧、安全、高效”的建设理念,全力以赴推动石家庄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首件”引领 “首例”先行

创新驱动铸就品质工程

这段穿山越水的征程,不仅创造了多项工程奇迹,更在跨越天堑的同时守护了绿水青山,以硬核技术实力铸就了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品质工程,为新时代交通建设树立了熠熠生辉的行业标杆。

面对沿线特长隧道、跨渠跨线桥等多样复杂结构带来的严峻挑战,衡昔高速将“十大控制性工程”作为突破关键,联动科研机构、高校攻关,推广“四新技术”,科技赋能,破解建设难题。坚持技术创新助力,编制施工技术指南和地方标准,推广20余项新技术,依托技术创新形成了一系列经得起检验的“衡昔方案”。

双侧转体,跨水架桥“零污染”。衡昔高速跨南水北调特大桥,是我国首座跨越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波形钢腹板矮塔斜拉转体桥。该桥全长1277米,转体部分总重超7万吨,创下国内同类桥梁转体重量新纪录。创新采用波形钢腹板结构实现桥梁轻量化设计,引进“智能转体系统”,运用双侧水平对转施工工艺,实现转体全过程自动化监测与精准控制,施工全过程对干渠水质零污染,为同类跨水利工程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毫米管控,跨线施工“零风险”。上跨京广高铁立交桥转体工程作为衡昔高速全线“十大控制性工程”之一,它的成功实施,标志着衡昔高速成为首条在北京铁路局管辖段内完成上跨施工的高速项目。建设中攻克了繁忙高铁干线邻近施工的技术瓶颈,通过构建“精准设计+智能管控+精细施工”全链条技术体系,达到“零干扰”“零风险”和“毫米级”转体精度。该工程在超宽超重梁体转体控制、智能监测预警及安全风险管控等方面,实现了多项技术的系统性实践,在同类工程中树立了标杆。

“云端”运料 智慧巡检

低空经济变革建养模式

当科技之翼振翅于太行天险之上,衡昔高速的建设图景被彻底重塑。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工具的革新,更是一场关于未来交通建养模式的深刻变革。

为响应交通运输部低空无人机应用试点政策,根据衡昔高速岩层稳定性差、高边坡、高墩桥等复杂路域特点,创新构建“建设—运营”全链条无人机多场景应用,实现效率、安全与成本控制的有效突破。

高边坡施工的“空中运输队”。深入挖掘无人机技术在低空领域的应用潜力,推进无人机辅助高边坡防护施工,通过无人机运输施工物料,原需2小时人工运输的200公斤材料,无人机仅需1分40秒即可精准投送,成功打破山区等特殊环境下施工效率低、风险高、成本大的困境,安全事故率降低为零,运输成本显著降低,为复杂环境下的工程建设树立了智慧建造新示范。

养护巡检的“智能哨兵”。基于无人机特殊场景应用的成功经验,衡昔高速同步构建低空物流与智能巡检系统,配备14套无人机,不仅能实现常规物资配送,更能在道路因事故、灾害或管控中断时快速响应,穿越拥堵或受损路段,将急救药品、应急物资精准送达受困人员手中,极大提升了应急救援与物资保障能力。

未来全线投入运营后,衡昔高速将应用“无人机智能巡检+AI计算”模式,通过对无人机采集的高清影像进行智能分析,自动生成巡检报告与病害预警,在进一步降低安全风险与运营成本的同时,全面增强快速响应与精准处置的应急保障水平。未来,衡昔高速将成为河北省内实现无人机巡检全覆盖的高速公路,为行业树立了智慧交通建设的新标杆。

以“绿”为底 向“新”而行

智慧赋能提速转型升级

在高质量发展的宏大命题下,衡昔高速以超越传统的远见,将“绿色”与“智慧”熔铸为驱动未来的双核引擎。这不再仅仅是一条横贯太行的交通动脉,更是一条生态友好的“绿色之路”与感知互联的“智慧走廊”。

追求高质量发展,衡昔高速积极超越传统建设模式,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驱动绿色转型升级,全力打造降本增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绿色建造推进生态文明“新实践”。衡昔高速将环保理念贯穿建设全周期,打造真正的“绿色之路”。利用BIM+GIS(建筑信息模型+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优化管理,以开槽土替代路基填料,用隧道洞渣加工砂石料,应用胶粉改性沥青,变废为宝;全线采用LED节能灯具及隧道随车调光系统,节电率高达50%;秉持“施工即修复”的理念,通过先进工艺对边坡进行复绿,植被覆盖率高达93.44%,实现“石坡”变“绿坡”;在隧道施工中选用低噪设备,严格控制噪声,保障了周边群众宁静的生活环境。

智慧管理点燃提质增效“新引擎”。衡昔高速通过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运用,构建感知、控制、服务一体化的智慧高速系统,全面推动管理、通行与服务三大层面的效能提升。智慧感知系统可自动识别团雾、边坡险情、隧道险情等隐患,实现精准预警,显著增强安全管控与应急响应能力;依托实时信息诱导与智能控制策略,系统有效引导车流,缓解拥堵,提升道路整体通行效率;借助“12556+N”智慧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更加快捷、精准和个性化的出行服务,让高速公路运行更智能、更顺畅。

科技赋能解锁降本节流“新密码”。衡昔高速从建设运营全链条精打细算,以科技赋能成本控制。通过应用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一张网”集成系统,部署具备智能问答与视频交互功能的收费机器人、智慧云仓等智能设施,替代传统岗亭人工收费模式,设置“赵县沙河店”无人值守收费站,推行“片区化”收费站管理模式,实现特情远程处理与多站集中管控,在给予司乘“秒过站、零等待”高效通行体验的同时,有效减少人力资源和硬件投入,每年可节约人力成本600万元。

石家庄交投集团所属高速集团衡昔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冯丽霞表示,衡昔高速这条发展之路、希望之路的贯通,完善了我省区域高速公路网络,加密了港口与腹地联系,对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石家庄都市圈,推动区域东西部互动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其探索形成的“衡昔方案”与“衡昔经验”,将为新时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绿色范本。(记者 宋 钧 通讯员 支 美 葛 淳 张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