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2025-09-19 06:56:15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人民网石家庄9月18日电 (记者杨文娟)日前,从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河北省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1—8月,河北空气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PM2.5平均浓度、优良天比例等核心指标亮眼,新能源重型货车保有量、钢铁企业绩效创A数量等多项成果位居全国第一,大气污染治理实现“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PM2.5浓度首次全部达标,多地跻身全国前列
“我们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让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实实在在提升。”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何立涛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1—8月,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9%,低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5微克;11个设区市PM2.5浓度首次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石家庄、邯郸、唐山、邢台、保定和衡水6市为历史上第一次达标。
同期,全省优良天比例达77.1%,同比增加9.5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比例降至0.7%,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两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臭氧污染治理也取得突破,1—8月全省臭氧平均浓度1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0%,为近年来最大降幅。
生态环境部7月28日公布的上半年全国“168”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数据显示,张家口、承德跻身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前20”,邯郸、石家庄则凭借PM2.5浓度改善率进入全国“前20”。
结构调整纵深推进,绿色动能加速集聚
产业、能源、交通“三大结构”优化,成为治污攻坚的核心抓手。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河北以“壮士断腕”决心推进落后产能退出,累计完成61台步进式烧结机、51台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等装备整合升级,淘汰200家烧结砖企业、205座燃煤独立石灰窑。
能源结构转型成效显著。河北抽水蓄能规划建设总规模2997万千瓦,居全国首位,承德丰宁36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全容量投产;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达1.38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72.1%。今年1—7月,全省新增可再生能源并网装机1578.1万千瓦,“绿电”成为发展新名片。
交通领域“公转铁”与新能源替代同步推进。铁路货运量比重从2017年的7.5%提升至13.4%,高于全国均值4.3个百分点;重点行业清洁运输比例超90%,新能源重型货车保有量突破3.8万辆,总量全国第一。其中,唐山累计推广1.65万辆,为全国地级市最多;石家庄完成国家第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创建,推广公共领域新能源车7万辆,市区三环内渣土车、水泥罐车全部实现新能源化。
重点治理全国领跑,监管能力持续升级
在重点行业治理中,河北创下多项“全国第一”。截至目前,全省钢铁、焦化等7个重点行业A级企业达147家,占正常生产企业总数的61%,其中56家在产钢铁企业全部创A,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超30%。
作为全国率先开展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的省份,河北所有钢铁、火电产能,80%的焦化产能、63%的水泥产能已完成改造,进度和改造产能均居全国首位,首钢迁安、廊坊国能电厂、唐山冀东水泥分别成为全国首家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钢铁、火电、水泥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持续深化,累计完成重点治理项目7300个,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低(无)VOCs含量涂料、油墨使用率大幅提升。
“我们构建了全国密度最大的空气自动监测网络和数据量最大的污染源监控网络。”何立涛介绍,涵盖76个国控站、319个省控站、1957个乡镇站、225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站和5个港口站;同时构建全国数据量最大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汇入6776套在线监测设施、26万个分表计电监控设施等数据,每日分析2300万条监测信息,实现“精准溯源、靶向施治”。今年还制修订8项涉气排放标准,全省涉气标准累计达28项,整体与京津一致且严于国家标准。
针对移动源污染,省生态环境厅机动车污染防治处处长曹光远表示,河北通过结构、管理、应急“三端发力”,截至2024年底,全省重型货车中国六及新能源占比近40%,3200余家重点企业用车新能源占比达56.7%;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27.5万台,其中新能源2.5万台,邯郸永年区试点新能源占比近50%。此外,1627家企业实现与生态环境部监管平台联网,数量全国第一。
下一步,河北将聚焦“四个减排”持续发力,通过严格高耗能项目准入、推进新能源替代等深化“结构减排”;实施4000余个工业治理项目强化“工程减排”;依托AI大模型、走航监测等技术细化“管理减排”;通过区域联防联控、差异化管控落实“应急减排”,坚决防止“一刀切”。
编辑: 贾聪 责任编辑:尚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