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新闻网 时间:2025-01-24 07:15:02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石家庄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具有石家庄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 屈佳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有力推动产业体系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新优势、新动能。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激发科技创新发展活力
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三方在研发上形成合作。依托科研院所及省属高校,如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燕山大学等,与各大产业链龙头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联合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强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有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
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落实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政府采购政策。在财税政策方面,要加大支持研发和创新的财政资金投入,完善和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及设备更新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在金融政策方面,要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自主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金融体系和信用担保制度,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在政府采购政策方面,要改革政府采购的体制和机制,建立扶持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政府采购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作用。
积极培育创新文化机制。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对企业创新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一是建立宽松的创新生态环境,允许积累、允许试错,努力培育潜心科研的氛围。二是进一步增强创新观念,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建立健全激励创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三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监管方式和管理理念,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创造更为公平便利的市场环境。
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 厚植人才成长沃土
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下大力度引进产业领军人才和行业带头人。要充分利用《关于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的若干措施(实行)》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积极向上协调资源,支持企业通过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和项目开发引进等方式吸引和招聘海内外高端人才,大力增强主导产业的创新发展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产业创新注入发展动能;支持用人单位设立“人才飞地”,柔性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企业在市外设立的研发中心(基地)、孵化基地、开放实验室等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全职聘用的高层次人才,视同在我市工作,享受人才政策。
加快高技能人才培育。推动各大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建专业、开发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训,定点定专业为企业培育一批知识型、技能型操作能手和技术工人,为产业发展奠定相应的人才基础;充分发挥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开发中的主体作用,不断优化技能人才开发体系。构建螺旋式阶梯式培训机制,保证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的“生源”,为技能人才提供学习、外出培训的机会,开阔技能人才视野。深化“以赛促学,以赛促发展”的竞赛机制,健全奖励机制,鼓励技能人才参加行业竞赛,通过技能竞赛选择重点培养人才。
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力求“留得住”人才。优化人才政策环境。要认真落实人才优惠政策和各项奖补政策,充分激活国家及地方层面的人才政策资源。此外,进一步拓宽人才政策覆盖面,积极设立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出台支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等人才平台建设的优惠政策,让人才政策为人才创新创业铺平道路、提供助力;优化人才配套环境。积极建设一系列技术成果转化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及创新创业孵化器等机构,为人才提供包括创业咨询、系统性培训、专业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务,同时提供人才公寓、公共食堂等设施,以充分满足企业及各类人才入驻的实际需要。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把握人工智能新浪潮,推动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要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现场感知和数据传输能力,为推进创新引领、高端智能的制造强市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广泛应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智技术并与产业深度融合。加快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管理等核心环节应用,推动数智技术与生物医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现代食品产业等领域深度融合,建设智能场景、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推动生产流程优化,提高效率和质量。
推进绿色技术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形成产业体系绿色化的发展模式。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加快钢铁、石化化工、纺织、机械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同时,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完善绿色制造支撑体系。打造绿色制造工艺、推行绿色包装、开展绿色运输,完善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评价标准体系。三是完善绿色化发展政策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等政策,创新政策实施方式,逐步建立促进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构建融合化产业链条,提升产业体系整体效能。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更好释放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效益。一方面,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商贸物流、农村电商等特色化产业形态。另一方面,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例如,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拓展“后市场”机械维修、升级业务等服务。同时,推进服务业反向延伸制造化发展。例如,推进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与生产制造无缝对接,提升制造业运行效率。
(作者单位: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
编辑: 贾聪 责任编辑:尚燕华